读书时,您在读到「第五病」时有没有赶紧往回翻两页找找被遗漏的另外几病?本着追求完美的集邮心态,今天终于把这 6 种发疹性传染病都集齐了,与您分享:
第一病 – 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以全身皮肤粘膜发疹伴发热、乏力、上呼吸道感染、卡它症状等全身症状为特征。
起病 2~3 天时,颊粘膜出现特征性 Koplik 斑,表现为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起病第 4 天进入发疹期,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可互相融合,疹间皮肤可正常(见图 1),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高热、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见图 2)。
图 1. 麻疹患者的面部皮肤表现
图 2. 患者眼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畏光
出疹 5~7 天后患者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
第二病 – 猩红热
猩红热是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青霉素广泛使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下降,重症病例明显减少。猩红热的特征性皮疹为杨梅舌、口周苍白晕和帕氏征,但多数皮疹不典型。
发热 12~72 小时后出疹,皮疹细小、色红、质地粗糙,压之褪色(见图 3)。首先发生于面部、腋窝和耳后,表现为面颊红斑和口周苍白晕(见图 4),皮肤皱褶如腋窝、腹股沟处颜色加深、融合、消退缓慢,称为帕氏线。草莓舌也具有特征性(见图 5)。
图 3. 猩红热患者躯干部皮疹
图 4. 猩红热患儿面颊潮红,口周有苍白晕
图 5. 猩红热典型的草莓舌改变
起病 3~4 天后皮疹开始消退,面部先出现脱屑,1 周后掌指脱屑。
第三病 –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以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虽然本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孕妇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幼儿前驱症状不明显,成人可有低热、倦怠、食欲减退、咽痛等。在前驱期 1~2 天后出疹,初为面部,24 小时内迅速蔓延至颈、躯干、四肢,表现为粉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见图 6),轻微瘙痒。
图 6. 一例儿童风疹患者的背部皮疹,外观类似麻疹,但皮疹颜色与麻疹相比更淡
皮疹在 1~2 天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也无脱屑。
风疹并发症少见,但孕妇在妊娠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缺陷、白内障(见图 7)、小眼畸形、小头畸形、脑积水、耳聋等新生儿缺陷。
图 7.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白内障
第四病 – 副猩红热
第四病又称副猩红热或杜克病,由 Clement Dukes 医生命名,多见于儿童,被认为是一种不同于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的病毒疹,也有人认为它实际上相当于目前所称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但始终未能确定特异性病原体。
副猩红热的临床表现被描述为红色斑丘疹伴部分融合,还可表现为荨麻疹样、水疱或瘀点。掌跖可受累,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畏光、淋巴结肿大和咽痛等症状。
目前该术语已不再使用。
第五病 – 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由细小病毒 B19 感染所致,产生以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和关节为特征的疾病,成人和儿童均可受累。
儿童典型表现为双颊孤立性红斑,外观似「打耳光」(见图 8)。数天后皮疹进展为躯干和四肢麻疹样发疹。皮损中央可消退,产生花边、网状模式特征,此阶段可持续数周,但可自行消退而无后遗症。
图 8. 传染性红斑患儿典型的「打耳光」样颊部红斑
在成人中,「打耳光」表现罕见,常表现为手足对称性、疼痛性丘疹和紫癜,在腕和踝关节处境界清楚,被称为「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综合征」,可伴粘膜受累和发热。皮疹可发展为水疱和大疱伴脱皮,通常在 1~3 周内消退而不留疤痕。
除皮疹以外,还可出现关节炎,成人多为累及小关节如掌指和指间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儿童多为大关节如膝和踝关节炎。
第六病 –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为小儿猝发疹、婴儿玫瑰疹,由人类疱疹病毒 6(HHV-6)或人类疱疹病毒 7(HHV-7)感染所致。
本病多累及年龄 6 个月至 2 岁大的儿童,表现为猝起高热,体温可达 39~40℃,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少数可出现高热惊厥,高热 3~5 天后突然热退疹出。
皮疹通常先发于颈部和躯干,而后扩展至面部和四肢,表现为散在或密集分布的玫瑰色斑丘疹,直经 1~5 mm(见图 9),粘膜部位不受累,四肢末端和掌跖也少见,通常无瘙痒。
图 9. 幼儿急疹患儿的皮损
皮疹在 1~2 天内可全部消退,不留痕迹。
参考文献
1. Admani S, Jinna S, Friedlander SF, et al. Cutaneous infectious disesases: Kids are not just little people. Clin Dermatol, 2015, 33(6):657-671.
2. 朱学骏,孙建方,涂平等. 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3. 冯进云,罗珍,王昊,等. 儿童猩红热 87 例临床表现及皮疹特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8):702-709.
4. 赵辩,马东来,葛以信,等. 临床皮肤病彩色图谱.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5.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