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学习:这些「痣」的诊断相同么?

2017-09-10 14: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Dr.liao
字体大小
- | +

近期,日本医科大学皮肤科 T Nako 等人首次报道了一例罕见的睑缘蓝痣合并获得性太田痣样斑的病例,文章刊登于 CLIN EXP DERMATOL,现介绍如下:

患者为一名 66 岁日本女性,左侧睑缘处棕黑色色素斑 5 年,发现以来无明显扩大,同时面部也有局限性色素改变,出现时间更早。查体可见左侧睑缘处一色素沉着斑,圆形,直径约 1 mm,呈棕黑色(见图 1a)。双侧下眼睑及前额两侧对称性棕灰色色素沉着斑(见图 1b)。皮肤镜检查可见睑缘处色素沉着斑呈棕灰色,边界不清,其中央稍发白,且周围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见图 1c)。

图 10.jpg
图 1(a)睑缘处色素沉着斑;(b)双侧下眼睑及前额两侧对称性棕灰色色素沉着斑;(c)皮肤镜检查

对睑缘处皮损行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见图 2:

图片11.jpg
图 2 组织病理:(a)真皮层大量色素细胞增生,聚集成束,表皮层未见明显异常;(b)长梭形至椭圆形的黑素细胞聚集成岛状,有丝分裂象少,未见异常形态;(c)黑素细胞局限于真皮层,表皮层未见异常。

另一方面,下眼睑处色素沉着区皮肤的组织病理显示,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间散在细小梭形黑素细胞(图 3)。

图片12.jpg
图 3 组织病理:真皮网状层散在细小黑素细胞,呈长梭形分布于真皮胶原纤维间

基于上述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最终诊断为睑缘处普通蓝痣,下眼睑及前额两侧合并获得性太田痣样斑(ABNOM)。

病例学习

ABNOM 由 Hori 等人首次在 1984 年报道,表现为颧部、颞部、鼻根部、鼻翼部、眼睑部、前额部两侧对称性灰褐色色素沉着,曾被认为是太田痣的一种亚型,但后来发现其部分临床特征与太田痣有所不同。ABNOM 在东亚女性中好发,其发病年龄较晚,多在 25~45 岁,皮损具有典型的分布及形态特征,不累及口鼻黏膜及巩膜。ABNOM 的「获得性」可能与异常停留在真皮内的黑素细胞活化相关。

蓝痣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获得性蓝痣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紫外线、炎症反应及其他慢性刺激导致的真皮内黑素细胞活化相关。蓝痣除常见于皮肤外,偶可发生于口腔黏膜、阴道及宫颈,但发生于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的蓝痣是极为少见的。

ABNOM 与蓝痣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病理上均以真皮层黑素细胞增生为特征,且真皮内黑素细胞呈长梭形,表皮正常。由于本例患者蓝痣的发病年龄较晚,且发病部位少见,必要的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该病例需与黑素瘤及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相鉴别。另外,本例患者睑缘蓝痣合并有 ABNOM,提示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同活化因素,但明确二者在发病机制中的相互联系及作用仍需未来更多的临床病例研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