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 2018 | 学术专场观点速递篇(一)

2018-06-23 18:43 来源:CSDCMA资讯平台 作者:
字体大小
- | +


聚焦 CSD 2018,了解皮肤年会更多动态

实验学组继教专场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学组于 2018 年 6 月 21 日下午 14:00~17:00,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了实验学组的第一场学术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顾恒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雷铁池教授和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建文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对不同的皮肤组织细胞、疾病、功能和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罗晓燕教授详细介绍了以脓疱为主要表现的自身炎症综合症的一些新的病种和新的发现,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对不同的病种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樊翌明教授介绍了肥大细胞增生症的最新的分类标准、诊断与治疗进展。详细介绍了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旧的病种的取消和更新的诊断标准。

来山东皮肤病防治所的刘红教授详细讲解了氨苯砜综合症中免疫确证实验的应用。通过 DHS 的免疫学机制建立体外 DHS 免疫确证方法,分别比较了斑贴试验,Elispot 技术建立与应用进行 DHS 特异性细胞因子的鉴定,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以及联合分析的方法。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左亚刚教授讲述了大疱性类天疱疮与 Tfh 细胞相关性研究。通过标记物标记测定 Tfh 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含量,比较 Tfh 与 IL21 以及抗 BP180 的相关性。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正华教授详细介绍了皮肤微生态基因组研究进展,从百年以前的牙菌斑到最新的高通量测序,详细的介绍了皮肤微生物的研究历程,结合最新的皮肤菌群的研究发现,强调了儿童特异性皮炎,痤疮,斑块型银屑病,白癜风四种皮肤病的微生态失调。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范星教授带来了「HLA-A*01:01 与中国汉族人关节病型银屑病相关性研究」的专题讲座,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了新的遗传位点,为揭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梅教授讲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通过汇总国内外的高质量的文献,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吴文娟教授带来了《传递一致性分析发现中国汉族重型痤疮新的易感基因》报告,讲述了她是如何通过 DNA 片段的连锁遗传结合单倍型分析,发现中国汉族重型痤疮有意义的新的易感基因 F13A1。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李诚让教授带来了「PSENEN 基因临床表型的研究」的专题讲座,对比了褶皱部网状色素沉着、家族性痤疮综合征和反常性痤疮的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的相关性。

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陈学军教授讲述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家系基因突变检测及 15 年随访,观察得到的临床照片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并对患者一家随访了 15 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基础研究的成果。

郑敏教授的学生讲述了角蛋白 K24 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作用,通过复杂的网络炎症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孙宏勇的老师讲述了血浆 D-二聚体水平与常见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周妙妮的同事讲述了皮肤局部 SUMO 化异常在白癜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通讯员:吴英达 李诚让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北美皮肤科动态

6 月 22 日下午的北美皮肤科动态由郑捷、耿松海和陈连军教授主持。 首先 Lianjie Li 教授分享了:鳞状细胞癌(SCC)和黑色素瘤的最新进展。首先他讲解了 2018 年美国黑素瘤第 8 版 AJCC 中对黑素瘤分期的调整。黑素瘤的厚度 ≥ 1 mm 以及 T1b 伴随溃疡均提倡做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能对治疗的选择有指导作用,但不提倡做前哨淋巴结的清扫。

黑色素治疗的突破包括针对 CTLA-4 的药物 lpilimuma 和针对 PD-1 的药物:Pembrolizumab 和 Nivoluma。SCC 方面,他首先详细介绍了的第 8 版的 AJCC 分期,包括四期。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 EGFR 的单抗 Cetuxima,以及针对 PD-1 的药物 Cemiplimab。

随后 Aibing Guo 教授做了外阴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报道,她提到自己在北医妇产科的临床经验,所以这是她非常擅长的领域。她主要介绍了硬化性苔藓,病因可能与基因、激素等有关。

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8」字型区域变化,象牙白色的皮损,通常伴随质地的改变,部分患者可伴随解剖结构的消失。诊断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但有时需要活检及拍照作为证据。治疗首选超强效糖皮质激素的油膏,如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紧接着 Xiaoming Sun 教授对界面皮炎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界面皮炎就是表皮和真皮界面之间的炎症。首先介绍了红斑狼疮。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理表现可以看到界面皮炎、沿着毛囊的炎症细胞浸润、肉眼可见粘蛋白。

(2)亚急性红斑狼疮:上皮萎缩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中度。

(3)盘状红斑狼疮:淋巴细胞为主的界面皮炎,上皮萎缩轻,浅表和深部血管周围的显示密集淋巴细胞浸润。第二部分介绍了皮肌炎,病理为界面皮炎伴随粘蛋白沉积和血管扩张。

接下来来自美国 Mayo 诊所的 Ruifeng Guo 教授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黑素瘤诊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介绍。FISH 是检测不典型黑素瘤皮损的相对敏感并高度特异的检测手段。目前在 Mayo 黑素瘤 FISH 检测包括多个位点:RREB1、MYB、CCND1、MYC、CDKN2A,其中两个位点为 Mayo 首先开展,使得 FISH 技术的检测敏感性提高了 5%。

第二部分:Guo 教授作了关于世界首例恶性结节性筋膜炎的报告,这种疾病与 USP6 的转位有关,可以有多种转位类型,实际上是一种肿瘤性的增生。他利用 FISH 及 RT-PCR 的方法证实了 PPP6R3-USP6 的融合及扩增。

第五位发言的教授是 Edwin Jiang,他发言的题目是 Spitz 样黑素细胞病变:从 Spitz 痣到黑素瘤。他介绍了 Spitz 痣的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与黑素瘤较难鉴别,尤其是非典型的 Spitz 瘤。黑素瘤常伴有染色体的缺失和增加,而 Spitz 痣则通常没有。他介绍了多种 Spitz 痣的典型的特征,出现这些特征的 Spitz 痣不需要进一步进行复杂检查排除黑素瘤。

最后发言的是来自 Arizona 的 Weiming Hu 教授,她的发言有两部分。

第一,面部年轻化非侵入性治疗:联合轮廓缝合线和射频技术。目前美国最流行的面部年轻化技术是 Thermitight 和 Suture Lift(埋线提升)。「S-Suture」双侧反向倒刺状的结构和特殊成分,可以明显紧致、提升面部轮廓并促进胶原蛋白的产生,1~2 年后吸收。Thermitight 是一种溶脂的仪器,能明显减少双下巴、小肚子、拜拜肉这些部位的脂肪,也能促进胶原蛋白产生。效果很明显,而且是无创的。

第二,黑甲的诊断和治疗。黑甲是因为黑素细胞产生了黑色素,直径大于 3 mm 以及在拇指出现是相对不好的,美国医生常用皮肤镜观察黑甲进行初步的鉴别。但是肉眼鉴别相对不可靠,她详细介绍了3种活检的方式。

通讯员:周生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大疱性疾病(疾病研究中心)

2018 年 6 月 22 日,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年会第 24 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开幕首日,参会代表们求知若渴,各专场会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下午 14 点整,大疱性疾病(疾病研究中心)专场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百合厅 2 拉开了序幕。

本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潘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左亚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骆肖群教授共同担任主席。

首先,来自山东省皮肤病医院的杨宝琦教授做了题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的专题发言。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以红斑、水疱、糜烂为主要临床表现。AIBD 具有的瘙痒、疼痛、感染等症状,对患者外貌的负面影响,以及疾病导致的相关功能限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杨宝琦教授针对 AIBD 的生活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他主要从生活质量(QOL)研究的相关定义,普适性量表在 AIBD 的应用,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在 AIBD 中的应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QOL 调查问卷(ABQOL)的应用,自身免疫性治疗生活质量调查问卷(TABQOL)的应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他指出,中文版 ABQOL 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可用于 AIBD 患者 QOL 评估及临床疗效评价。

接下来,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明悦教授针对「大疱病并发症及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监测」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首先指出目前大疱病的诊治有诸如药物繁杂,以免疫抑制为主,治疗周期长,涉及多学科,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可造成伤害或生命危险等等问题存在。

随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临床实例,提出了应对对策,即:首诊评估全面,用药稳准,早期发现苗头并及时调整,了解跨学科知识,进行多学科协作。这对大家的临床工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紧接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邹雅茹博士向参会代表分享了她在临床工作中参与诊治的「IgA 型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她就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对 IgA 型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此外,她还将她在临床上所收集各种类型的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病例进行了展示。她提醒,炎症型的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临床表现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疱病十分相似,单凭临床表现和病理进行诊断易造成误诊,在进行免疫荧光检查时,大家应该利用盐裂皮肤的手段,有助于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检出。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

最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李丽教授进行了题为「疱疹样天疱疮的临床病理特点」的专题报告。疱疹样天疱疮(PH)是天疱疮独立的一型,它的临床表现类似疱疹样皮炎,进程大多缓慢、预后相对好,组织病理表现特殊,但是因为临床相对罕见,所以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不是特别深入。

李丽教授将其所诊治的 22 例 PH 患者的年龄、皮损形态、合并症、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PH 患者病理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初始激素使用量大于 40 mg 是其复发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

会议期间,会场内座无虚席,气氛持续高涨,会场听众讨论热烈,最后由潘萌教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给本次专场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讯员:邹雅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面部年轻化专场

22 号上午 10:50,能容纳 200 人的芙蓉厅座无虚席,这里是激光学组皮肤提升紧致分会场,由杨蓉娅教授、周展超教授和陈瑾教授联合主持。皮肤提升紧致治疗越来越成为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主要领域,也成为目前医疗美容的新宠。 

第一位讲者是周展超教授,专题介绍了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各类行之有效的提升紧致治疗技术,让大家对此领域有一个全面和初步的认识。

第二位讲者为徐小珂主任,重点介绍了光电声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射频和超声能量的使用心得,有临床实例,有能量参数选择,有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让大家受益匪浅。

第三位发言的张怡医生,结合文献复习,介绍了目前流行于全球市场上的各种埋置线的种类、性能、手术方式和适应症,让大家深入浅出地了解这项热门医美技术。最后杨蓉娅教授结合自己非常丰富地实战经验,进行了点评,并与听众互动,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免疫学组学术专场

6 月 22 日,2018 年昆明年会的学术会议正式开始,免疫学组在今天,以「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特别关注」和「结缔组织病治疗难点与进展」为中心内容,精心准备了两场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供广大皮肤科医生选择。

专题 1 会场主持免疫学组肖汀教授、曹华教授及王惠平教授;专题 2 会场主持林有坤教授及喻楠教授 

上午 10:50 分,免疫学组专场 1 以「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特别关注」为主题,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潘萌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针对皮损的外用疗法在天疱疮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享了瑞金皮肤科疱病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丰富成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骆肖群教授讲授了自身免疫性疱病与间质性肺炎相关性的研究;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朱武教授跟大家分享了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特殊病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王刚教授讲述了天疱疮可能的诱发和加重因素。

王刚教授、潘萌教授、骆肖群教授及朱武教授精彩授课 

随后,三位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刘宇、黄慧及王译曼医生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团队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的少见并颇具提示意义的精彩病例及开展的临床研究,对皮肤科同道临床辨识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疱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提示意义。

三位年轻医生的精彩病例展示

下午 2 点,免疫学组第 2 专题聚焦结缔组织病诊疗难点与进展,首先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陆前进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郭芸教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朱英华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廖文俊教授,分别从红斑狼疮的转化医学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真菌感染的防治、局限性硬皮病的治疗分析和评价以及结缔组织病自身抗体检测新进展及临床意义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陆前进教授、郭芸教授、朱英华教授及廖文俊教授做学术报告 

之后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赵金花医生和李圣医生分别展示了以湿疹为临床表现的 SLE 及伴有持久性皮损的成人 Still 病的特殊病例;最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汪洁、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薛珂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盛宇俊医生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团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皮肌炎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

年轻医生的精彩展示和热烈讨论 

全天的学术内容丰富实用,从基础试验到临床研究,从特殊病例到治疗进展,对指导广大皮肤科医生对自身免疫性疱病及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大了众多同道的欢迎,会场座无虚席,讨论热烈。

通讯员:俞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 

美容学组 1

2018 年 6 月 22 日借着一带一路,南博会的春风,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隆重开幕!紧接着 10:50~12:00 美容学组「色素疾病的医美治疗与评估」栏目开始了精彩的专题讲座,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项蕾红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丽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雷铁池教授担任主持,全场座无虚席。

首先由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章伟教授带来《果酸疗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从果酸对表皮的作用、适应症、黄褐斑治疗案例分享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紧接着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项蕾红教授带来的《氨甲环酸在黄褐斑治疗中的机理与临床应用》,从氨甲环酸基本特点概述、作用机制、口服、外用、激光及微针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色素性疾病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了演讲。

第三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艳讲授《医学护肤品对色素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从形成色斑的原因及医学护肤品对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辅助治疗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

第四场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李利教授的精彩发言《色素皮肤病的无创评估技术》,从主观评估、半定量评估、客观评估三个方面阐述了最新检测方法。

最后一场是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尹锐教授讲授《黄褐斑伴皮肤敏感的激光治疗方案》,治疗时需重视炎症情况,治疗初期不可采用太过激进的治疗方式,先用低能量激光控制炎症后,才能提高激光能量。

整个栏目围绕色素疾病展开了讨论,内容实用性强,给临床医师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讯员:杨建婷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美容学组 2

6 月 22 日 下午 2 点,国内临床专家、青年精英相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丁香厅,进行「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学术专场活动。

该专场邀请国内有关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的专家,针对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在鲜红斑痣、痤疮等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及在填充技术等医美治疗疗效判定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并对面部皮肤问题的数字化分析、健康皮肤微生态与无创皮肤检测技术相关性、活性物质透皮吸收检测技术等现阶段热点问题进行详尽介绍,相信能开拓皮肤科医生视野。

专场由李利教授、赖维教授和冶娟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蒋献教授分享「无创皮肤皮肤评价技术在鲜红斑痣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通过 VISIA,皮肤镜和多普勒超声分别评价皮肤的颜色变化,结构变化以及血流灌注变化,有助于鲜红斑痣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紧接着,来自颜术医疗美容连锁的宋为民教授为大家带来「面部皮肤问题数字图像分析的比较研究」的专题演讲,通过将皮肤问题数字图像化来进一步了解皮肤问题。

随后,来自上海市皮肤性病医院的袁超博士为大家带来「上海健康女性皮肤表面微生物分布与皮肤无创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的专题,围绕着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屏障功能,上海女性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及其生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阐述,得出了不同年龄组别,其阳性菌落检出率不完全相同等实验结论并且分析了该试验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接着,Philippe G.HUMBERT 教授带来了「Giardia duodenalis and its involvement in skin diseases」,阐述了慢性荨麻疹跟寄生虫的关系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王曦教授介绍了「采用皮肤无创检测技术评价自体成纤维细胞填充注射功效」,从自体成纤维细胞填充注射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评价方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评价了该方法的功效。

然后,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的叶理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利用 Barrier Light 测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角质层含水量的可靠性评估」。通过阐述了 Barrier Light 的检测原理并比较了传统检测,得出了了 Barrier Light 可以准确地测量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角质层含水量。

来自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谈益妹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在寻常型痤疮疗效早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得出了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在寻常型痤疮疗效早期评价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最后,日本株式会社 MTG 的高桥宽树教授给大家介绍了「PM2.5 Cleaning method examination」。表明 3D 震动刷头能有效清洁污染 PM2.5 的人工皮肤,并改善皮肤质感和粗糙度。且刷头的形状和振动技术对皮肤污垢的清洗具有一定的影响。

会议期间,会场虚无坐席,参会人员热情高涨,与发言人员互动不断,气氛积极融洽。

通讯员:金玉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遗传学组专场

2018 年 6 月 22 日 14:00-16:00 遗传学第二场专场学术会议在茉莉厅如期举行。会议由张福仁教授、肖生祥教授和王洪生教授共同主持。

第一个发言的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李明教授,他带来的报告题目是《罕见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研究》,他总结基于一代和二代测序进行基因诊断,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节约些者就医成本,并可为患者预后的评估和治提供依据,为产前诊断奠定基础。

随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林志淼教授带来《如何用二代测序发现单基因遗传病新致病基因》的精彩报告,他通过几个案例深入简出的介绍了如何精确的临床分型,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策略。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的刘红教授进行了《追溯根源-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发言,她分享了几例精彩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应用。

北京同仁医院的魏爱华教授带来了题为《罕见综合征型白化病诊疗经验分享》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该团队如何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基因诊断和功能试验方面优化罕见综合征型白化病的诊断流程。山东省皮肤病医院的孙勇虎教授分享了《由表及里-表现为白色萎缩的罕见内科综合征》的报告,报告了白色萎缩与内科疾病的新关系。

2.jpg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的岳振华博士带来了《氨苯砜综合征风险因子的新发现》的报告,讲述了其团队新发现位于 HLA-DRB1 上的氨基酸变异为氨苯砜综合征除 HLA-B1301 之外的新的风险因子。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陈志明医生报告了《Bart 综合征一家系》,系统的介绍了 Bart 综合征。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的沈长兵医生分享了题为《TRAF3IP2 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和银屑病性关节炎关联性的 meta 分析》的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刘腾医生分享了《中国首例 IV 型 Hermansky-Pudlak 综合征及其新突变》。

本次会议内容精彩,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交流。最后张福仁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指出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变化,本次会议分享的报告结合了基础与临床,把遗传技术作为确定病因的手段,使基础研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通讯员:孙勇虎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

临床诊断思路

6 月 22 号,2018 年昆明年会的学术会议正式开始,临床诊断思路的为中心内容,在海棠厅精心准备了四场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

以「临床诊断思路」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孙建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明教授、北京医院皮肤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常建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赵肖庆教授针对透过皮肤表现对内脏肿瘤的诊断思路、皮肤科结缔组织病鉴别诊断要点、形态相似的皮损诊断思路、皮肤病的诊断陷阱进行专题发言。

孙建方教授的报告是《透过皮肤表现对内脏肿瘤的诊断思路》。孙教授将内脏肿瘤的皮肤表现分为 4 大类:皮肤转移癌、伴肿瘤的增生及炎症性皮肤病、伴肿瘤产激素的综合征及伴肿瘤的遗传综合征,并且对每一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孙教授总结到,在临床表现中,皮损只是冰山一角,临床医生警惕性的提高和关于皮损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知识,将有助于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皮损有利于检测肿瘤的活动和对治疗的反应。这场学术会议内容充实精彩,现场听众积极提问,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李明教授的报告是皮肤科结缔组织病鉴别诊断要点,李明教授分为结缔组织病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和结缔组织病之间的鉴别诊断两类来分析。李明教授总结了结缔组织病诊断的五要点:(1)自身抗体检测;(2)特异性皮损;(3)皮肤异色病样皮损;(4)雷诺现象;(5)手部特征,并且针对每一个要点进行了实例分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博得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常建明教授的报告是《形态相似的皮损诊断思路》。常建明教授将临床上形态相似、病变部位相同的皮损以临床皮损照片以及病理学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解,开拓了与会者的眼界,提高了与会者病理诊断技术和水平。

赵肖庆教授的报告是《皮肤病的诊断陷阱》,赵肖庆教授以自己经历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贴切临床,逐步深入,开拓了与会者的眼界,提高了大家对临床皮肤疾病陷阱的警惕性。

通讯员:王俊霖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转载自:CSDCMA资讯平台

WechatIMG9.jpeg

编辑: 刘敏-专家服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