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镜诊断规范用语及硬件参数专家共识(2017)

2019-06-04 19: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冉梦龙、孟如松、刘洁
字体大小
- | +

皮肤镜应用日益普及,但皮肤镜诊断术语多由国外教材、文献引进,翻译的多样化有时会阻碍甚至误导读者正确应用皮肤镜技术。同时,皮肤镜产品的多样化也带来选择困难。为了促进皮肤镜临床应用,围绕皮肤镜诊断规范用语及硬件参数,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相关亚专业或学组共同发表本共识。

一、皮肤镜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皮肤镜,又称为表皮透光显微镜,是指利用光学放大原理,借助偏振或浸润的方法,反映皮肤表皮、真皮乳头层颜色和结构特点的设备[1]

2. 分类:依据成像原理,皮肤镜可以分为浸润型与偏振光型,前者类似油镜,需要在镜头和皮肤之间滴加油性或其他液体介质。

根据镜头是否接触皮肤,又可将皮肤镜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浸润型皮肤镜都属于接触式,偏振光型皮肤镜既可以是接触式,也可是非接触式。为了增加非接触式偏振光型皮肤镜的摄影稳定性或避免镜头污染,有的非接触式偏振光型皮肤镜镜头前增加了筒状固定架,甚至在固定架前增加一次性膜片。对于这种改装的皮肤镜,原则上仍以镜头是否接触皮肤作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分类标准。皮肤镜还可分为便携式和工作站式:前者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后者连带电脑,其中预装大量应用软件。

二、皮肤镜诊断术语的现况[2]

如果采用不规范或不一致的术语描述同一图像,有可能导致歧义或误解,不利于诊断和交流。随着皮肤镜应用不断扩展,诊断术语不断丰富,其中部分术语已经被公认或是约定俗成,且特定使用在某些疾病中。针对黑素细胞来源的色素性皮损,皮肤镜术语可以分为隐喻性(象形性)术语和描述性术语两类。隐喻性术语常借用形象物比喻,如「星爆样」模式、「脑回样」区域等。描述性术语一般由 5 项基本元素即「线」、「点」、「团块」、「环」和「伪足」构成,分别根据这 5 种元素描述整体图像。两种术语体系各有利弊,短时期内无法融合或彼此替代。制定本共识目的不是在两类术语中进行选择,而是分别提供规范化中文术语,方便中国皮肤镜使用者交流。对于非黑素细胞来源的色素性皮损,尚未对术语进行隐喻性和描述性严格区分,故本共识引用国际惯用术语进行翻译和规范。限于篇幅,我们仅选择已被国际认可的常用术语进行推荐。

三、黑素细胞来源皮损模式征推荐用语及定义

皮肤镜最初主要用于鉴别诊断色素痣与恶性黑素瘤[3⁃4]。利用皮肤镜观察皮损时首先要区分是否是黑素细胞来源皮损,进而再研判皮损具备哪些模式征。表 1(略)及图 1 ~ 3 列举了主要黑素细胞来源皮损可能具备的模式征及其规范表述,术语主要参考文献[5]

4.jpg
图 1     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下线条结构及模式图(左上角)   1A:典型色素网粗大网; 1B:典型色素网纤细网; 1C:不典型色素网; 1D:白色网; 1E:非色素性网; 1F:树枝状条纹; 1G:(辐射状)条纹; 1H:伪足; 1I:皮嵴平行模式; 1J:网格模式; 1K:皮沟平行模式; 1L:典型皮沟平行模式; 1M:纤维样模式; 1N:皮沟平行模式 双平行线变异型; 1O:皮沟平行模式 单虚线变异型; 1P:皮沟平行模式 双虚线变异型

5.jpg
图 2     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下点球结构及模式图(左上角)   2A:球状; 2B:环状排列棕色球; 2C:鹅卵石征; 2D:胡椒粉(样); 2E:环状颗粒模式; 2F:靶心点(样); 2G:同心圆; 2H:非对称性色素性毛囊开口; 2I:星爆模式         图 3     黑素细胞来源皮损皮肤镜下片状结构及模式图(左上角)   3A:污斑; 3B:蓝白幕; 3C:瘢痕样色素减退; 3D:均质模式; 3E:假网状模式

四、非黑素细胞来源皮损模式征推荐用语及定义

皮肤镜在鉴别诊断以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为代表的一系列非黑素细胞来源肿瘤方面也已日渐成熟,诊断具有相当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6⁃7]。图 4、5 及表 2(略)列举了常见非黑素细胞来源肿瘤的皮肤镜模式征。

6.jpg
图 4     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下表现及模式图(左上角)   4A:粟粒样囊肿; 4B:粉刺样开口; 4C:脑回状结构; 4D:沟嵴模式; 4E:发夹状血管; 4F:虫蚀状边缘; 4G:指纹样模式; 4H:边界情况         图 5     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表现及模式图(左上角)   5A:蓝灰色卵圆巢; 5B:灰蓝色小球; 5C:轮辐状结构; 5D:叶状结构; 5E:树枝状血管; 5F:溃疡; 5G:蓝灰色结构

五、皮肤镜下血管征推荐用语及定义

无论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皮肤病,常具有显著的血管征象[8]。皮肤镜下这些血管征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常见皮肤镜血管征列举见表 3(略)及图 6 中。

7.jpg
图 6     皮肤镜下血管特征表现及模式图(左上角)   6A:点状血管; 6B:袢状血管; 6C:扭曲红色环状血管; 6D:弯曲血管; 6E:规则线状血管; 6F:不规则线状血管; 6G:螺旋状血管; 6H:盘绕状血管; 6I:团块; 6J:乳红色球; 6K:粉红色区域; 6L:点状连接线状血管; 6M:单一形态; 6N:多形态; 6O:匍行状; 6P:树枝状; 6Q:放射状; 6R:网状

六、皮肤镜硬件参数义

1. 便携式皮肤镜参数:目标靶面直径 ≥ 15 mm,有效拍摄靶面直径 ≥ 10 mm[9],视场中心分辨率 ≥ 1 200 × NA 线对/mm[10⁃11],放大倍数 ≥ 10[10,12],且倍率误差 ≤ ± 10%[11]。对于偏振光型皮肤镜,有效偏振度应介于 0~90 之间[12⁃13]。部分便携式皮肤镜支持数码相机、手机连接,故必须明示适于哪种型号相机、手机连接且提供相应连接设备。

2. 工作站式皮肤镜参数:实质上是把皮肤镜与图像获取设备 [如照相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荷耦合元件(CCD)] 连接,借助电脑配合相关软件系统,实现皮肤镜图像的获取、存储、比对、输出、病例管理、远程会诊等功能。工作站式皮肤镜可以实现多倍率和多功能镜头选择,除应符合便携式皮肤镜的参数标准外,其成像功能还应满足以下条件:有效像素 ≥ 150 万,分辨率 ≥ 1 024 × 1 536,图像均匀度 ≥ 70%[14],白平衡满足「0.8 ≤ R/G ≤ 1.2,0.8 ≤ B/G ≤ 1.2」[13],图像缺陷像素 ≤ 2 个且图像中央 1/4 面积范围内缺陷像素数为 0,图像畸变率 ≤ ± 5%,图像色彩真实性的颜色模型 LAB(ΔEab)≤ 35[14]

皮肤镜应用已经形成完整的诊断体系,诸如模式分析法、ABCD 法等,其中统一规范的模式征描述是正确诊断的基础。迄今国际组织也在不断丰富和规范模式征描述,统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皮肤镜功能也会越来越丰富,但是基本参数不能忽略,这是图像采集和分析诊断的保障。

执笔者:冉梦龙、孟如松、刘洁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

参考文献(略)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7.002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7):472-477

参与共识编写人员

冉梦龙、李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海军、李艺鹏、杨世飞、胡博、孟如松(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朱晨雨、罗毅鑫、刘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邹先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崔勇(中日友好医院)

文章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编辑: 李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