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表现复杂多变,常被称为皮肤病的「伟大模仿家」。近期,印度医生 Uprety S 在 Clin Exp Dermatol 上报告了一例表现为色素减退斑的二期梅毒疹,现介绍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28 岁,职业为司机,躯干色素减退性皮疹 3~4 个月,皮疹最初表现为隆起性红斑,并在 1~2 周内消退为色素减退斑,当时掌跖也有褐色鳞屑疹。患者曾在 6~7 个月前无保护性交后出现阴茎痛性溃疡,并在 2~3 周内自愈。
查体见散在境界不清的色素减退斑,主要分布于胸、腹和背部(见图 1),这些皮疹表面正常,无附属器消失,无感觉异常,无淋巴结肿大。
图 1. 胸部和上腹部散在分布境界不清的色素减退斑
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棘层肥厚和真皮中度致密的炎性浸润,主要由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内皮肿胀导致管腔不完全闭塞(见图 2a)。麻风分枝杆菌染色阴性,姬姆萨和 Warthin-Starry 染色未发现任何细胞内外微生物(见图 2b)。
图 2.(a)真皮上部内皮肿胀伴动脉周围炎和大量浆细胞浸润(HE 染色,40×);(b)表皮或真皮内未见螺旋体(Warthin-Starry 银染,40×)
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滴度分别为>1:16 和>1:80。人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学检查阴性。
鉴别诊断包括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利什曼病、麻风和白癜风。根据临床、组织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二期梅毒,患者接受了苄星青霉素治疗,3-月随访时 VDRL 滴度降低为 1:4。
病例学习
二期梅毒可有多种皮肤粘膜表现,最常见的表现为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在少见情况下,背部和颈部皮疹消退后可遗留色素减退斑,Hardy 医生在 1854 年将其描述为「维纳斯项链」,Neisser 医生将其命名为「梅毒性白斑」。该现象更常见于妇女,通常在发病 6 个月后出现,可表现为 3 种模式:斑疹、网状和大理石样。
产生这种色素减退斑的原因还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典型丘疹的继发损害,也有人认为其本身就是二期梅毒疹,但有学者使用电镜在梅毒性白斑中发现了苍白螺旋体似乎佐证了后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