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关于「斑」的临床治疗策略

2018-05-24 17:39 来源:华西皮肤蒋献教授 作者:谢军 蒋献
字体大小
- | +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着满大街铺天盖地的整形美容广告,你能分清楚各种「斑」吗,这些「斑」的治疗方法都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雀斑、太田痣和黄褐斑,以及他们的治疗方法 。 

首先来说一说雀斑:

雀斑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色素斑点,本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表现为面部皮肤散在或密集分布的浅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针尖至粟粒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不禁要问:我家里好像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没有啊,天啦噜,难道是因为出生时医院护士阿姨抱错了?

其实,现在的研究仅表明雀斑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和遗传有关,并不是一定哦!确切的原因,科学家也没完全弄明白,所以没有必要纠结我到底是不是父母遗传,或我的雀斑会不会遗传给我的孩子。

雀斑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夏季常因日晒而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明显缓解。雀斑不只是女士的「专利」,男士也有哦!

目前,治疗雀斑,效果最好的要数调 Q 激光,波长 755nm 的紫翠绿宝石激光或 Nd-YAG 激光(532nm)都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治疗 1-3 次,每次间隔 3-6 月。告诉大家:雀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但治疗后需长期严格防晒,否则难看的雀斑又会「长」回来。防晒秘诀,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春夏季,护肤防晒有妙招」、「防晒产品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及「光敏食物知多少」。

再来说一说太田痣:

太田痣又叫上腭部褐青色痣,因日本学者太田于 1938 年首次描述而得名。皮疹通常发生于一侧面部,特别是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所支配的部位,故最常见于眶周、颞部、鼻部、前额和颧骨。

常表现为约数厘米大小的色素斑,可为灰蓝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斑片着色不均匀,呈斑点状或网状。色斑颜色还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约 2/3 患者同侧巩膜有蓝染或褐色斑点,有时睑结合膜、角膜也有色素斑,少数患者口腔和鼻黏膜也有类似损害。

5%~10% 病例为双侧发病。好发于有色人种,如黄种人及黑人,多见于女性。多数于婴儿期起病,其中 1 岁以内发病占 61.35%。也有极少数于成年或老年发病。

太田痣的色素主要集中在真皮层,因此选用波长为 1064nm 的激光可靶向损伤黑素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损伤极小,治疗次数 4-8 次,间隔时间 3-6 月,疗效杠杠的。同样,治疗间隔期及治疗后需长期严格防晒。

最后来看一看夏季「流行」的黄褐斑: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主要见于女性。

黄褐斑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抑郁状态、滥用化妆品等因素有关。它还常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紫外线可促使发病并加重病情。男性患者约占 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黄褐斑的治疗是困扰患者和皮肤科医生的常见难题。如查出病因者尽量除去病因,如调整睡眠及作息方式,严格防晒,注意肌肤护理,减轻工作及生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黄褐斑的治疗,主张联合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单用任何一种方法,效果均会逊色。

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口服药物,如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甘,维生素 C,维生素 E 以及氨甲环酸、谷胱甘肽;物理治疗包括:维生素 C 导入,果酸换肤,强脉冲光(光子嫩肤)等。坚持治疗,多数患者色斑变淡甚至完全消失。

需说明:

1、氨甲环酸及谷胱甘肽两者说明书中未提及其可用于治疗黄褐斑,但两者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认可。使用前,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的相关检查,并定期随访(一般需 1 个月随访一次)。

2、药物导入治疗黄褐斑属物理治疗,每周需进行 1-2 次治疗。果酸换肤治疗方法及疗程详见本微信公众号  ——「果酸」不「酸」。光子嫩肤治疗间隔 1-2 个月,治疗后部分患者面部可出现轻微的红斑,多数治疗后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与雀斑、太田痣治疗的良好效果不同,黄褐斑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皮肤护理,黄褐斑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丁香智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167789682126090436.jpg

编辑: 刘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