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 年,才华横溢的伦琴教授发现了一种神奇「自拍术」,从此在医学圈、影视圈等好多圈掀起了一股自拍热潮。这种「自拍术」曾被李鸿章称赞为「照骨术」。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当然也不会放过这吸金的大好时机,和助手达利展开研究,但没想到助手达利因手部癌变不得已被截肢,最终在短短几年就英年早逝,向来胆大的爱迪生被助手的遭遇吓惨了,赶紧放弃了这项研究,他心有余悸地说:「别跟我谈它,我怕它」,据说他直到临终前都拒绝玩这种「自拍」。这个绝非「摄魂术」,但它有个家喻户晓的名称叫做「爱克司光」。
1896 年,芝加哥大学哈内曼医学院学生格鲁伯安装了美国第一台 X 光治疗仪,格鲁伯毕生研究 X 光疗法,发表 90 余篇论文,1929 年左手截肢后,相继接受 90 多次手术磨难,最后死于癌扩散,我们确实为这位 x 线先驱的敬业而由衷敬佩,但此举真的是用生命在歌唱。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伦琴故乡北威州的伦琴博物馆里有件非同寻常的展品,那是早期放射专家克劳斯留下的截肢的手,也是对后人的警醒。
当然目前的放射线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比如癌症病人放疗、心脏病人支架置入、骨科手术等等。但凡事有利有弊,对于经常接触射线的放疗患者、放射科医生、骨科医生,如果不注意正确有效的防护,射线就像悄无声息的幽灵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在皮肤上的表现称之为「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癌症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约 95% 的放疗患者会出现放射性皮炎,特别是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肺癌或肉瘤患者。当然除了放疗外,放射性皮炎可能由意外或职业接触放射而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通常在暴露后 90 天内发生,皮肤变化取决于辐射剂量,包括红斑,水肿,色素改变,脱毛和干燥或潮湿脱屑,甚至出现皮肤全层坏死和溃疡(见下图)。
其实,放射性皮炎的护肤是非常有讲究的,具体见下图:
如何护肤
除防止放射性皮炎的一般护肤措施外,建议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每次放疗结束后,每天一次在治疗区域外用低至中等效力的局部皮质类固醇。放射性皮炎的处理以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指导。除了一般的皮肤护理措施外,轻微的红斑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对于明显红斑、水肿、潮湿脱屑,我们通常使用柔软的吸收性硅胶泡沫绷带,合并细菌感染用局部和/或全身抗生素治疗。伴有全层皮肤坏死、溃疡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清创,全层皮肤移植或皮瓣。
慢性放射性皮炎
慢性放射性皮炎通常指在辐射暴露后数月至数年,其特征为皮肤纤维化,皮肤色素沉着,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见下图)。用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 E 长期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另外对于长期慢性辐射还有可能继发皮肤恶性肿瘤,比较常见的基底细胞癌,其次是鳞状细胞癌,而且辐照部位出现的鳞状细胞癌比日光诱导发生的鳞癌更易发生转移,所以手术是治疗首选,术后定期随访,仔细检查局部淋巴结。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例患者比较特殊(具体见下图)
首先他是一名患者,其次他是一名医生,一名长期从事骨科手术的医生,经常在射线下暴露。
诊断:
1、放射性皮炎,2、皮肤鳞状细胞癌
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手术截指
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生涯嘎然而止,对于家庭来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对于长期从事放射工作或者经常与射线接触的人员,应定期体检,切实按规程操作,加强正确防护,必要时应停止接触或者更换工作岗位,对怀疑有恶变者要尽早就医,切莫疏忽大意,否则悲剧一旦重演,将悔之晚矣!
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项。副主编专著 2 部,参编专著 9 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 74 篇,其中 SCI 收录 15 篇。荣立个人三等功 2 次。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皮肤科杨希川教授」授权发布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丁香智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