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 2018 | 李福秋教授:孢子丝菌病如何治疗,专家有话说

2018-06-27 19: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1.jpg

聚焦 CSD 2018,了解更多皮肤年会动态

2018 年 6 月 22 日,中华医学会第 24 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在昆明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皮肤病学领域的临床医生、研究学者、媒体以及国外著名专家汇聚一堂,共享皮肤性病学术盛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李福秋教授就《孢子丝菌病治疗原则及经验分享》做了精彩报告。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化脓、溃烂及渗出。潮湿环境和腐烂草木有利于本菌的生长,当皮肤破损时病菌侵入,根据患者对该菌的暴露史及免疫状态不同,有不同表现。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原则

孢子丝菌病是深部真菌病,治疗原则为首选抗真菌治疗。其他的治疗包括手术疗法、物理疗法(温热、冷冻)、光动力疗法等。此外,一些新型抗真菌药物也逐渐问世,但其价格昂贵,使得患病群体集中在经济困难当中的病患难以承受。临床上也常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如:药物间的联合,药物与手术的联合,药物和其他方法联合等方法。

抗真菌治疗具体方案如下:1.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最主要的药物选择是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碘化钾三种;2. 散播型型孢子丝菌病选择两性霉素 B 治疗 6-8 周再更换为伊曲康唑; 指南中对其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如:美国孢子丝菌病用药指南指出伊曲康唑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推荐剂量为 200 mg/d,儿童剂量 6-10 mg/d。特比萘芬只对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有效,而且部分患者的效果较差。碘化钾既往是是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相对常见,包括恶心、皮疹等,目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仍为首选药物。两性霉素 B 可用于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但该型孢子丝菌病罕见。氯康唑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一种中等效力的抗真菌药物,只应用于皮肤型对其他药物无法耐受的的患者。

临床中存在的问题

误诊:1. 初期症状不典型,如瘢痕体质患者孢子丝菌病,非常容易被误诊。 2. 真菌培养结果不典型,需要多次培养才能获取阳性结果,提示需要反复多次真菌培养,一次培养阴性不能排除;3. 就诊于其他科室,临床医生对孢子丝菌病多样性认识不足,如眼部的孢子丝菌病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4. 实验条件不完备,不能做相应的检查;

不规律治疗:1. 治疗不规律,疗程不足够会造成病情的复发。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自行停药,出现新发皮疹, 需经过再次治疗才可治愈。部分患者看似愈合,数月后出现皮疹复发。因此疗程不足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2. 用药不对症,选择的药物不敏感。

联合治疗: 部分患者单独使用一种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佳,需要联合两种不同类型抗真菌药物治疗。即便联合治疗,有时效果也是非常慢。因此当联合治疗时,只要看到有好转就一定要坚持治疗,但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部分患者单纯抗真菌药物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需要联合等其他的治疗,如病变部位疤痕形成时,药物很难达到疤痕组织处,因此需要联合手术治疗。

临床医生的应对策略

第一、提高各级医生对孢子丝菌病的认识,包括定期开展专家讲座;进行相关的医患宣教活动;杜绝可能出现的感染途径。第二、提高患者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治疗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甚至治疗方法错误的发生;第三、跟患者充分沟通,强调复诊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编辑: 张宇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