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韩国的 Dae-Lyong Ha 博士在 Ann Dermatol 杂志上刊文,报道了一例以颈部痛性肿块为特征的病例,该病在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具体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病例介绍
女,53 岁,因「颈部痛性肿块」就诊,患者一周前曾患「唾液腺炎」,查体示左侧颈部红斑,触之为质软皮下包块(见图 1 A),初诊为「脓皮病」。
完善局部组织活检(见图 1 B-C)示:真皮水肿,真皮及脂肪间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脂肪间隔纤维化,组织培养及特殊染色未提示细菌感染(包括结核杆菌)。
颈部 CT(见图 1D-F)示:从下颌下腺到颈阔肌前部的模糊增强管状结构,符合炎症和瘘。血常规无异常。
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诊断为颌下腺瘘,予以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病情较前明显缓解。
图 1.(A)左颈部红色包块;(B)真皮水肿,脂肪间隔纤维化(HE 染色,20×);(C)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HE 染色,400×);(D~F)颈部 CT,从左侧颌下腺到颈阔肌前的模糊增强管状结构,与瘘管和炎症相一致 (*)。
总结
唾液腺瘘常发生于腮腺,颌下腺少见,文献报道仅有 13 例,常由创伤、唾液腺炎、结石及先天性结构异常所致。目前尚不清楚唾液腺炎和瘘管形成的确切发病机制,瘘管多通过内口与鼻窦等其他间隙连通,外口开于口腔或皮肤。
此例患者瘘管起于颌下腺,延伸至颈阔肌,并于颈部形成了肿块。该病例活检无特异性,且皮肤无窦道外口,因此极易被误诊,然而颈部 CT 抓到了关键性证据。
通过此例报告,提醒广大了皮肤科医生在检查颈部疼痛性肿块时,应注意颌下腺瘘的可能性并注意完善影像学检查。
「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