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Dermatol:罕见而疑难的腋窝斑块

2018-05-03 18: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tjiao
字体大小
- | +

近日,来自德国的 Dumann 医生在 JAMA Dermatol 的 Clinicopathological Challenge 版块刊文,报道了一则表现为腋窝单发无症状肿物的病例,最终经临床、病理学等综合信息确诊,一起来看。

病例介绍

患者为 60 余岁女性,因右腋窝孤立性红色斑块就诊。皮疹首发于 10 年前,表现为右腋窝皮下结节,进展缓慢,1 年前浸润至上方皮肤形成红色斑块。此外,患者诉 20 年前妊娠期曾出现右腋窝肿胀,于哺乳期消失,随后相同部位在月经期出现轻度间歇性疼痛。查体示右腋窝红色斑块,直径 5×3 cm(图 1)。

图1.jpg
图 1 右腋窝红色斑块

皮损组织病理(图 2)示真皮性肿瘤浸润至皮下脂肪,无表皮受累。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于胶原纤维束之间,呈“列兵式(Indian file pattern)” 排列。肿瘤细胞核嗜碱性,胞质少。

图2.jpg
图 2 皮损环钻活检后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密集非典型上皮样肿瘤细胞浸润(HE 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示泛角蛋白(AE1/AE3)、细胞角蛋白20(CK20)、GCDFP15、雌激素受体和 GATA3 抗体阳性(图 3),突触素、嗜铬粒素和 S100 染色阴性。

图4.jpg
图 3 免疫组化示顶泌汗腺腺体 GATA3 染色阳性结构(GATA3 抗体)

根据临床病史和典型生长模式,Dumann 首先考虑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皮肤转移。但后期肿瘤分期相关检查(包括胸腹部和盆腔 CT、头颅和乳房 MRI、乳房 X 片及乳房超声)未查见原发或继发肿瘤证据。

随后患者接受腋窝肿瘤全切术,且包括 15 mm 的安全边缘、右腋窝 3 个前哨淋巴结和 3 个其他淋巴结,其中 1 个前哨淋巴结查见 CK8/18 阳性肿瘤细胞和 MNF116 阳性肿瘤细胞。全切后的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图 4)与此前皮肤活检相似。此外可见多个 GATA3 阳性和雌激素受体阳性顶泌汗腺,这与弥漫性肿瘤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提示为异位乳腺。

图3.jpg
图 4 肿瘤全切后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及密切相关的顶泌汗腺(HE 染色)

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他诊断学检查,最终诊断为皮肤异位乳腺组织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确诊后患者接受辅助放疗(累积剂量 60.4 Gy)及他莫昔芬激素治疗,6 月后完全缓解。患者目前在妇科随访(每 3 月随访 1 次),计划每年行乳房 X 片及超声检查。

病例学习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病理学诊断由免疫组化染色证实。Dumann 提出此例患者需要与顶泌汗腺腺癌(apocrine adenocarcinoma)、化脓性汗腺炎后瘢痕疙瘩(keloid after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和 Merkel 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鉴别。

尽管顶泌汗腺腺癌免疫组化模式可能与乳腺癌类似,但肿瘤细胞浸润呈列兵式增长模式并非典型的顶泌汗腺腺癌表现。瘢痕疙瘩由瘢痕组织中嗜酸性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构成,因此可以很容易排除这个诊断。虽然 Merkel 细胞癌可表现出类似图2的增长模式,但免疫组化可以鉴别此病,Merkel 细胞癌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通常阳性,例如突触素、嗜铬粒蛋白,而泛角蛋白、 GCDFP15、雌激素受体、GATA3 染色阴性。

临床少见异位乳腺组织,发生率为 0.2%~6.0%,亚洲人比白种人更为常见。异位乳腺组织通常位于乳房线(双侧腋下至腹股沟),70% 见于腋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消退不完全,这种组织仍然存在并可在多余或异常的乳腺组织中分化。

异位乳腺组织临床表现为皮肤小结节和正常乳腺大小。可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肿胀、疼痛甚至周期性分泌等症状,亦可在青春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出现。

异位乳腺组织可出现与原位乳腺组织相同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在所有异位乳腺组织中,3.8% 诊断为乳腺癌,另一方面,有 0.3% 乳腺癌位于异位乳腺组织。与原位乳腺癌相似,大多数(72%)异位组织的乳腺癌组织学符合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

由于原发性乳腺癌罕见于异位乳房组织,因此常出现误诊或延误诊断,诊断平均延迟 40.5 个月,因此对此病的鉴别诊断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怀疑腋窝皮肤肿瘤时需要考虑此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