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笔记: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

2019-04-24 00:0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嗨皮
字体大小
- | +

副肿瘤性皮肤病(Cutneous paraneoplastic syndrome)指的是远处癌症所继发的皮肤病(通常是特异性的)。有两个基本的标准:(1) 皮肤病必须在恶性肿瘤发生后才能发生,即使有些肿瘤可能为无症状和隐匿性;(2)皮肤病与恶性肿瘤遵循平行的过程,即完全切除肿瘤使皮肤病消失而肿瘤复发则导致皮肤病复发。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又称 Bazex 综合征)就是一种经典的副肿瘤性皮肤病,我们通过一则病例学习一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50 岁,主诉手足耳廓皮疹 1 月余。现病史:约 5 周前无明显诱因手足及耳廓出现皮疹,未曾诊疗。个人史:吸烟数年,近 4 个月体重下降 6 公斤。

体格检查:双耳廓可见暗红斑疹伴少量鳞屑,双手足背皮肤暗红、角化,伴鳞屑,趾甲变形增厚。右下颌可触及直径约 4 cm 大小淋巴结。口腔检查可见舌根不规则增生物。

图片 1.png
图 1 耳廓上有暗红斑疹及鳞屑,右下颌淋巴结 4*4 cm;(B) 所有指/趾甲变色及增厚、手足背暗红斑疹角化及鳞屑。

辅助检查:CT示:舌根肿胀,双肺小叶中心结节,右上、下叶实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胸膜增厚。舌根部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轻度肥厚, 基底细胞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副肿瘤性肢角化病,舌鳞癌淋巴、肺转移。

治疗:患者放弃治疗,20 天后死于鳞癌转移的并发症。

疾病学习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Acrokeratosis paraneoplastica)又称 Bazex 综合征(Bazex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性皮肤病。本病由 Bazex 于 1965 年首次阐明,也称作 Bazex 综合征。

流行病学

本病罕见,发病率不详,截止 2015 年国外报道约 170 例,国内报道不足 10 例,多发生在 40 岁以上男性,平均年龄 60 岁,女性患者很少见。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种假设是皮肤与肿瘤存在某种交叉抗原,当免疫系统被激活时,皮肤发生损害。另一个假设机制为肿瘤细胞的分泌作用,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导致皮肤过度增殖引起副肿瘤性皮肤病变。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肢体末端,尤其是鼻、耳、手、足境界不清的紫红或红褐色斑,覆以灰白色不易刮掉的角质鳞屑。

手部皮损好发于手指,局部肿胀,粗大呈紫红色,指背有粘着的角化过度性鳞屑,在指关节处形成疣状指垫,在手指掌面角化较薄红斑较明显,手掌有疣状角化过度,呈污黄色,凹凸不平。足趾皮损角化过度较手掌明显,受压部位更突出。

面部皮损似脂溢性皮炎样或红斑狼疮样。头皮或躯干部损害似银屑病。耳、鼻部也常受累,均为皮肤增厚,呈暗红色粘连的干性鳞屑。少数患者可出现小囊肿、水疱、大疱和结痂。

近 57% 的患者有指甲受累,表现为甲板增厚、凹陷、横沟、纵嵴、甲下角化过度或甲板毁坏及甲皱襞肿胀和压痛。Bazex 等认为甲改变是该病的特异性表现,仅凭甲病变就可考虑为本病。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伴有瘙痒和疼痛,皮损对各种局部治疗抵抗。

本病多伴发头颈部和上消化道鳞癌,另外肺癌、皮肤、泌尿生殖道、乳腺、肝脏、口腔等亦有伴发恶性肿瘤的报告,并且皮损与癌肿的演变往往相平行。

Bolognia 等回顾分析的 93 例患者中,63% 的病例皮损较肿瘤症状或诊断提前平均 11 个月。91% 的患者在治疗基础恶性肿瘤后皮疹明显改善,或在肿瘤持续性存在时无改善。

组织病理学

本病皮损病理为非特异性改变,表现为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或药疹等疾病相似的界面皮炎改变, 如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 棘层轻度肥厚或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易于诊断,关键在于发现体内癌灶并积极治疗,如怀疑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应进行耳鼻喉科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沉、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肠镜和粪便隐血检测。

由于其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银屑病或湿疹。其他鉴别诊断包括:盘状红斑狼疮、冻疮样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掌跖角化病、手足癣、甲真菌病等鉴别。

治疗

治疗基础肿瘤是治愈皮肤病变的首选疗法,皮疹对各种局部治疗具有抵抗性,使用维甲酸类药物的有效性并不一致,有各案报道表明口服补骨脂素和紫外线光疗、局部水杨酸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参考文献

1. G Dabas, D De, et al.Acrokeratosis paraneoplastica (Bazex syndrome).QJ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63–64

2. Lowell A. Goldsmith,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8[M]2008,1880-1882

3. Franziska Räßler, Steven Goetze, Peter Elsner. Acrokeratosis paraneop -lastica (Bazex syndrome) – a systematic review on riskfactors, diagno -sis, prognosis and management[J].DOI: 10.1111/jdv.14199

4. Bolognia, J.L., Y.P. Brewer, and D.L. Cooper, Bazex syndrome (acrokerat -osis paraneoplastica).An analytic review[J]. Medicine (Baltimore), 1991. 70(4): 269-280

5.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第 1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