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9 年 6 月 9 日至 15 日,由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ILDS)和意大利皮肤病学会(SIDMAST)联合举办的第 24 届世界皮肤科年会(World Congress of Dermatology,WCD)在意大利米兰召开。WCD 每 4 年举办一届,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皮肤科学术会议,代表了世界皮肤科的最新发展水平和方向。本次大会以改善全球皮肤健康水平为目标,重点关注皮肤病学从临床实践到研究、技术及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和进步,来自全球各地 16000 名皮肤科医师和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其中我国数百名皮肤科医生或相关人员参会。
为了深入了解 WCD2019 的中国元素,我们采访了国内部分参会的皮肤科专家,从他们各自的视角观察 WCD,并请专家们介绍了他们的重点研究领域。共采访了 5 位专家,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的鞠强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的刘玲玲教授、北京儿童医院的徐子刚教授和王珊博士,以及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袁超教授。
中国专家视角下的皮肤病诊治问题研讨
鞠强教授:在本届 WDC 上,鞠强教授在「化脓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疮专场」和「性激素与皮肤专场」分别做了「芳香烃受体与皮脂腺在化脓性汗腺炎/反常性痤疮中的意义」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皮肤表现」两个会议邀请发言。芳香烃受体是鞠强教授的研究重点之一,最初发现该受体的配体为环境污染物,但后来证实配体十分广泛,甚至包括内源性配体、紫外线和微生物成分。该受体参与了皮肤癌、氯痤疮、寻常痤疮、吸烟者痤疮、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产生不同的作用,包括积极或不利的作用,例如煤焦油可通过芳香烃受体治疗银屑病,但它也会诱发痤疮。
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鞠强教授
刘玲玲教授:刘玲玲教授分享了她对于银屑病管理的体会:首先,应加强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的性质,比如无传染性、有一定遗传性、后天因素的作用、尚无法根治等,避免患者盲目接受不适当治疗而加重病情或产生副作用;第二,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度、皮损范围、既往治疗反应、依从性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第三,重视沟通技巧,与患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第四,作为需长期治疗的慢病,应定期随访,根据不同等级的药物进行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的安全性;第五,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比如 2007 年上市的依那西普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效果肯定,新型制剂司库奇尤单抗以 IL-17 为靶点,研究数据显示疗效比较满意,疗效已达到 PASI90 水平,缓解持续时间也较长。
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刘玲玲教授
徐子刚教授:徐子刚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儿童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寻常疣/跖疣、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硬化症、婴儿血管瘤治疗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结节性硬化症相对少见,柳叶斑是该病的最早征象,最初常被认为是无色素痣,应嘱咐患者定期复诊,监测是否出现色斑增多、神经系统病变或颜面部血管纤维瘤,必要时可行基因检测。在面部出现血管纤维瘤时应及时处理,治疗越早美容结局越好,这对于仅有皮损而无神经病变的患者尤其有意义。外用雷帕霉素制剂的效果良好,国外已有 0.2% 雷帕霉素凝胶上市。
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徐子刚教授
王珊博士:王珊博士从流行病学、发病因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对儿童特应性皮炎进行了解读。王珊博士指出,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升高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改善)使得婴幼儿期暴露病原微生物机会减少,Th1/Th2 免疫反应失衡,从而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称为卫生假说。另外,医生对该病了解更多使得诊断水平提高和家长重视也是报告率升高的因素。在 AD 治疗方面,虽然 PDE4、JAK1/抑制剂及 IL-4/13 单抗等生物制剂是研究热点,但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本病的一线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皮损部位和严重度进行个体化治疗,足强度和足疗程地使用激素,充分控制炎症,同时注重家长宣教,减少其不必要的激素恐慌。
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王珊博士
袁超教授:袁超教授在玫瑰痤疮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袁教授指出医生诊断能力提高以及护肤品不适当使用、紫外线、密闭(热)环境等环境刺激因素 o 均为造成玫瑰痤疮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在诊断方面,主要标准包括 2016 中国共识、2016 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2017 全球玫瑰痤疮共识(ROSCO)和 2017 瑞士 S1 指南等,各有优缺点,近期 ROSCO 和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NRSEC)的更新提出不再对玫瑰痤疮进行分型,而是推荐采用表型导向方法(Phenotype-led approach)进行治疗,这些表型包括短暂性红斑和潮红、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鼻赘和眼部表现等。
图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袁超副教授
小结
WCD2019 会议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不仅展示了学科的新进展,在人文和哲学思考方面也很有特色。近年来国内皮肤科同行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可观的成果,体现为国际会议的讲坛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学者的身影。专家们期待国内同行争取更多的机会与国外同行交流,展示成就,拓宽思路。
(拓江博士 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