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皮肤综合征(Sensitive skin syndrome,SSS)是指的是皮肤受到某些阈下刺激后,出现明显的刺痛、瘙痒、灼热等症状,但无法以其他皮肤病解释。事实上,SSS 十分常见,它在欧洲女性和男性的患病率分别约为 50% 和 30%,在国内为 30% 和 20%。
发病机制
SSS 的诱发因素可为紫外线、受热、寒冷和吹风等物理因素、化妆品等化学因素,偶可为精神心理或激素性因素,但这些不愉快的感觉无法归因于其他皮肤病引起的损害。
SSS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表皮屏障受损、感觉神经高反应性、小纤维神经病、血管高反应性、应激等有关,最受认可的假说是表皮屏障完整性受损,致使表皮内的神经纤维无法获得充分的保护。
诊断
2017 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提出了 SSS 的定义:「在某些刺激作用下出现刺痛、灼热、疼痛瘙痒和麻刺感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觉,这些刺激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这些感觉。这些不愉快的感觉无法以任何皮肤病引起的损害进行解释。皮肤可外观正常或伴有红斑。敏感皮肤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特别是面部。」
同年,《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也提出了诊断敏感性皮肤的主要条件:①主观症状:表现为皮肤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②排除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的原发疾病如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肿胀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 SSS 主要依据主观感觉,可利用问卷评估病情和治疗反应,常用问卷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身体皮肤不适指数(Body skin discomfort index,BSDI)、敏感量表-10(Sensitive scale-10,SS-10)和敏感皮肤负担问卷(Burden of sensitive skin,BoSS)等。
研究者试图利用诊断试验将主观症状转换为可见的体征或更明显的症状,其中最常用的为乳酸刺痛试验,这些试验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Christensen-Kligman 试验又称为乳酸刺痛试验,在颧部隆突、鼻唇沟部位外涂 10% 消旋 D-L 乳酸,在 2.5 和 5 分钟后采用 4 分量表进行评估:0 无、1 轻度、2 中度和 3 重度刺痛,如果两次评估的评分总和>3 分则提示敏感皮肤。
氯仿: 薄荷脑(20:80)试验在患者颧部隆突部位外涂氯仿: 薄荷脑(20:80)溶液,如果在 ≤ 1 分钟内出现剧烈灼热感则考虑敏感皮肤。
辣椒碱试验采用半面、单盲法在鼻唇沟部位外涂 5 种浓度的辣椒碱,如果涂抹辣椒碱侧不愉快的感觉持续 30s 以上,则被认为存在敏感皮肤。
鉴别诊断
考虑到 SSS 具有主观性,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本病的诊断程序通常从鉴别诊断开始,然后再利用问卷或试验进一步评估。当患者伴有红斑时,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斑贴试验或光斑贴试验等检查排除其他皮肤病,本病的主要鉴别诊断如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常见的鉴别诊断,患者局部有某种物质接触史或接触痕迹,皮损表现为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的斑片,斑贴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
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光暴露部位弥漫性损害,而遮蔽部位无皮损,患者往往有光敏感病史,光斑贴试验阳性。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在暴露于特定刺激物后很快发病,慢性型为反复暴露于弱刺激物如肥皂、洗涤剂等所致,表现为特定部位红斑、角化过度和皲裂,局部疼痛、灼热,瘙痒不明显。
光毒性反应,也称为光刺激性反应,表现为日光暴露部位接触某些光反应性化学物质(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噻嗪类利尿剂等)后,在紫外线激发下出现红斑和水疱,询问接触史和用药史可支持诊断。
玫瑰痤疮的特征为面部隆突部位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和灼热感,可伴有刺痛或瘙痒,潮红的持续时间短于 SSS 的波动持续时间。
特应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脱屑等多形性损害,患者往往自幼起病,有特应性素质既往史或家族史,皮损形态和部位有特征性的演变过程。
治疗
1. 健康教育
应对 SSS 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告知本病的发病因素和有助于缓解症状的行为改变。患者理解 SSS 的性质对合理预期、提高依从性很重要。告知患者在某些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病情波动,例如空气潮湿、大风天气、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2. 合理治疗
应停用患者发病前使用的所有外用制品,包括药物或化妆品均应停用,特别是含有维甲酸类、酒精、过氧化苯甲酰、羟基乙酸者。
TRPV1 通路参与了 SSS 患者刺痛感的产生,因此有人使用 TRPV1 抑制剂如反-4-叔-丁基环己醇和呋喃并香豆素治疗本病,降低感觉神经高反应性,但尚缺乏长期使用的证据。
润肤剂的水合作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应积极使用。冷喷、LED 黄光和红光照射有助于缓解症状。强脉冲光具有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和刺激胶原增生的作用。
3. 科学护肤
SSS 患者使用护肤品的目标是保湿,而不改变脂质或释放免疫调节剂,其配方应能够缓解而不加重任何症状和体征。应使用纯净无污染的产品,尽可能选用致敏性低的防腐剂,例如侧链长度最多 3 个碳原子的对羟苯甲酸类(甲基、乙基、丙基或异丙基对羟苯甲酸)。
避免或减少使用常见变应原或刺激物,如羊毛脂、羊毛脂醇、羊毛蜡、油鞣余脂等。尽量避免使用易挥发载体如酒精。使用皮肤刺激性小的烷基二醇类化合物如 1,2-乙二醇以及 C8、C10、C14 和 C16 烷基多糖苷。
使用皮肤刺激性小的表面活性剂,总体上两性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低于阴离子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比较黏糊,很少使用。面部或身体清洁剂通常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酸钠、单烷基磷酸盐、椰油酰羟乙磺酸钠等,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刺激性最高,椰油酰羟乙磺酸钠最低。
参考文献
[1] Do LHD, Azizi N, Maibach H. Sensitive Skin Syndrome: An Update. Am J Clin Dermatol, 2020, 21(3):401-409.
[2] Wang X, Su Y, Zheng B, et al. Gender-rel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sensitive skin in normal young Chinese. J Cosmet Dermatol, 2019, 00:1-6.
[3] Huet F, Dion A, Batardiere A, et al. Sensitive skin can be small fibre neuropathy: results from a case-control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study. Br J Dermatol, 2018, 179(5):1157-1162.
[4] 何黎,郑捷,马慧群等. 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1-4.
「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