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非尼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罕见并发症:结节病

2015-12-29 12: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cindylyy
字体大小
- | +

结节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疾病,目前认为是由于不明抗原导致全身严重免疫应答而造成,与肿瘤以及某些药物相关。而维罗非尼,一类 BRAF 抑制剂,是治疗无手术适应黑色素瘤的一线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以及光敏感性增加,还可增加患皮肤鳞癌、角化棘皮瘤等风险。 

近期 Dermatology 杂志上,法国皮肤专家 Kramkimel 教授等报道了 5 例维罗非尼治疗可诱发结节病,并开展了 1 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研究人员纳入 2011 年 11 月至 2014 年 9 月法国 Cochin 医院皮肤科和临床肿瘤科共计 70 例 IV 期或 IIIc 期黑色素瘤患者,且均接受维罗非尼治疗。其中,4 例(5.7%)患者诊断为结节病,1 例(1.4%)患者出现肉瘤状反应,遂对这 5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5 例患者中,男性 3 例,女性 2 例,平均年龄 44 岁,均患有 IV 期转移性黑色素瘤。4 例患者出现皮肤表现,3 例患者出现皮肤外表现(包括双侧肺门淋巴结受累、葡萄膜炎),至 10 个月随访期结束,3 例患者黑色素瘤完全缓解,1 例患者部分缓解。

从确诊黑色素瘤至开始服用维罗非尼,平均间隔 5 年(0.6-16 年)。早期维罗非尼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关节痛、肝细胞溶解,皮疹,肌酸酐水平增高等。

从开始接受维罗非尼治疗至出现结节病症状,平均间隔时间为 6 个月。出现结节病症状前后,血浆维罗非尼浓度并无差异。皮损活检示上皮肉芽肿,未见皮肤坏死,符合结节病病理诊断标准。2 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升高。未中断治疗前提下,应用局部糖皮质激素后皮肤和眼科症状明显消退。

结节病症状多样,其中皮肤受累症状包括四肢弥漫性红斑和紫罗兰色斑块,表面坚硬,以及皮下结节(图 1 所示),1 例患者胸部 CT 检查发现 I 期肺结节病。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结节病的诊断,HE 染色示真皮肉芽肿呈裸结节分布,伴上皮细胞和巨细胞周边炎症细胞浸润,未见坏死(图 2 所示)。 


图1.结节病临床表现


图2.皮损处组织活检结果

综上,研究人员称,在接受维罗非尼治疗黑色素瘤的患者中,需要注意结节病诱发的可能。一般来说,出现结节病的患者预后大多良好,此时并需要中断之前的系统性药物治疗,但需要完整评估疾病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对于结节病的相关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推测,BRAF 抑制剂或可具有免疫功能增强效应,从而作为结节病的潜在诱发因子,而后续仍需要大量临床试验探究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