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arrado-Solís 教授等在 J Am Acad Dermatol 报告了一例皮损表现为双颊部黄色丘疹的病例。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患者为 47 岁女性,以双颊部无症状黄色丘疹数月就诊。体格检查示双面颊多发性、数毫米大小的半透明丘疹,对称性分布,质硬(见图 1)。
图 1. 双面颊多发性、数毫米大小的半透明黄色簇集性丘疹,对称性分布
该患者有显著的光老化面容,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疾病,家族其他人员无相似皮损发生。患者自从青年时期就一直从事户外工作,且未进行光防护。皮损进行了钻孔活检,并用偏振光进行了观察(见图 2,3)。
图 2. 表皮变薄,真皮乳头有嗜酸性、无定形团块物质沉积,其间有裂隙,含有正常胶原的境界带将其分离
图 3. 含有正常胶原的境界带刚果红染色阴性
1.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汗囊瘤
B. 丘疹性黏蛋白病
C. 苔藓样淀粉样变
D. 汗管瘤
E. 胶样粟丘疹
2. 该病最典型的组织学表现是?
A. 囊壁由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构成的囊肿
B. 大量黏蛋白沉积在真皮网状层的正常胶原束间,星状成纤维细胞增多
C. 真皮乳头内可见胶样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刚果红染色阳性
D. 真皮内可见上皮细胞团块和小导管
E. 真皮乳头内有嗜酸性、无定形物质沉积,其间有裂隙,含有正常胶原的境界带将其分离,其刚果红染色阴性
3. 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A. 冷冻
B. 刮除
C. 光防护
D. 激光烧灼
E. 维 A 酸
答案:1. E,2. E,3. C。
病例学习
胶样粟丘疹又称皮肤胶样变性,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的弹性纤维退行性变所致。病因尚未明确。分儿童和成人两型。前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至青春期后可自行消退,常有家族史,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者与日晒有关,多见于长期户外工作者。皮损表现为曝光部位如面部、手背和前臂的淡黄色透明丘疹和斑块,用针刺破后可挤出粘液胶样内容物。
胶样粟丘疹的病理学表现为表皮变薄,真皮浅层有嗜酸性、无定形团块物质沉积,其间有裂隙,含有正常胶原的境界带将其分离。治疗主要是进行光防护,皮疹较少可进行电灼、磨削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