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手把手 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试验

2016-08-02 08: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同心
字体大小
- | +

我们每天暴露在数百种潜在的过敏原中,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是皮肤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在皮肤科门诊很常见。近期,美国 Mowad CM 博士在 J Am Acad Dermatol 上介绍了 ACD 的诊断和检查思路,现介绍如下: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诊断 ACD 的判定标准,它以非刺激性浓度的过敏原激发过敏反应,为可疑过敏原筛查提供依据,是诊断 ACD 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1. 适应症

斑贴试验的适应症包括:(1)皮损分布高度提示 ACD,例如手、足、面部和眼睑,以及单侧发病;(2)病史提示 ACD;(3)从事 ACD 高风险职业,如医务工作者、美容师和园丁;(4)不明原因的皮炎;(5)此前稳定的皮炎恶化;(6)治疗反应不佳的皮炎。

另外,下列表现常提示存在系统性接触性皮炎:(1)泛发性红斑丘疹或皮炎;(2)掌指深在性水疱;(3)四肢屈侧红斑;(4)肛门生殖器和皱褶部位融合性红斑;(5)嘴唇和口周皮炎;(6)眼周肿胀或皮炎。

2. 操作要点

通常选择上背部进行斑贴试验,该部位的再现性最好。如果背部不适合,也可采用上臂伸侧。四肢其他部位或腹部为非标准部位,可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应保留斑贴试剂 48 小时,使过敏原充分渗入皮肤。在去除试剂时应观察试剂与皮肤贴合是否紧密,然后进行首次结果判读,判读前应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封包产生的反应如暂时性红斑消退。在 72~48 小时再次进行判读,此次判读对区分刺激反应与真正的过敏反应至关重要。

3. 结果解读

在解读结果是应考虑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可能。假阴性的原因包括:(1)未在 72 小时后再次进行判读;(2)过敏原浓度过低;(3)斑贴试剂放置部位不当或松脱;(4)存在免疫抑制,如日晒、外用或系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假阳性的原因包括:(1)使用临界刺激剂如金属、甲醛和环氧树脂进行检测;(2)检测物超过了刺激阈;(3)引起了皮肤综合征如愤怒背综合征;(4)患者存在基础皮炎。

在通过斑贴试验筛选出过敏原后,应结合临床确定该过敏原的相关性,一般可分为既往相关(过敏原与此前的皮炎发作相关)、目前相关(患者的环境中存在该过敏原,将其去除后皮炎消退)和相关性不详(患者既往或当前未暴露于该过敏原)。

其他诊断试验

其他诊断试验还包括重复开放外用试验(ROA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和特异性斑贴试验(APT)。

ROAT 可用于证实导致斑贴试验阳性的抗原在当前使用浓度下可导致皮炎。可在肘前或上臂 5×5 cm 范围内每日两次外用约 0.1 mL 供试品,通常可在 2~4 天内发生阳性反应,建议延长用药时间至 7 天以上,以观察迟发型反应。

斑贴试验需 3 次就诊才能完成,有些泛发皮炎患者无足够的未受累皮肤用于试验,此时可选择 LTT,它是一种体外试验,将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各种抗原和胸腺嘧啶孵育 7 天,致敏个体的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增殖即表明存在过敏。LTT 常用于评估药物、镍和其他金属过敏。

APT 适用于异位性皮炎患者,以外用蛋白质过敏原实施,可引出皮肤点刺试验的 IgE 依赖性反应,在 48~72 小时后评价结果。点刺试验反映了 IgE 介导或食物激发的早期反应,而 APT 对迟发相反应有诊断效能。研究证实了 APT 筛选牛奶、鸡蛋、小麦和黄豆过敏的价值。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