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特殊之处?

2020-01-03 09: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大兴
字体大小
- | +

儿童白癜风定义为在 12 岁前发病的白癜风,约占所有白癜风患者的 32%~40%。儿童白癜风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与成人白癜风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予以总结。

眼睑好发,毛囊受累常见

儿童白癜风常见的首发部位是头颈部特别是眼睑(见图 1),而成人更常见于上肢特别是手部,可能与成人手部因职业原因易受外伤,产生同形反应有关。

1.jpg
图 1. 儿童眼睑白癜风,伴有睫毛变白(图片来源:Nicolaidou E 等 2019)

儿童白癜风常伴有白发,多数为非节段型白癜风,反映了毛囊黑素细胞储备受累,可表现为散在白发、片状白发、甚至全头白发,在其他被毛部位,毛发变白不仅可出现于白斑区还可见于临床外观正常的皮肤。

2.jpg
图 2. 儿童白癜风的片状白发(图片来源:Nicolaidou E 等 2019)

可有伴随症状

白癜风通常无症状,但有些儿童白癜风病例可出现皮肤瘙痒、疼痛或灼热感,一项 350 例患者的调查显示 30% 的患儿有症状,应关注白癜风本身以及伴随症状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节段型白癜风比例高于成人

无论是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最常见的类型均为非节段型白癜风,该型的预后无法预测,可自发缓解、长期稳定、缓慢进展或急剧恶化,表现为原有白斑离心性扩展或出现新损害,单个白斑的变化不一致。而节段型白癜风在 6~24 个月内进展,随后保持稳定不再进展。

与成人相比,儿童白癜风中节段型的比例更高,约占 5%~33%。节段型白癜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色素脱失斑分布于身体一侧的单个节段,通常不越过中线,发病年龄更小,易累及毛囊(见图 3)。

3.jpg
图 3. 儿童节段型白癜风伴毛发脱色(图片来源:Nicolaidou E 等 2019)

晕痣意义不明

晕痣代表了以痣细胞为靶点的细胞免疫反应,正常儿童出现晕痣的意义还不明确,有人随访了 54 例晕痣患者 5 年以上,发现 2 例多发性晕痣患儿发展为白癜风,提示应对多发性晕痣进行随访,以早期发现白癜风。

在白癜风患儿中的晕痣发生率因国家和人种而异,在中国为 7.2%。国外研究对伴有与不伴晕痣的患儿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组在病变面积、家族史或合并自身免疫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合并晕痣的患儿甚至有复色率更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

常见共病长幼有别

节段型白癜风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共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斑秃、恶性贫血、1 型糖尿病和阿狄森病。其中最常见的为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疾病更常见于成人白癜风,而过敏性疾病和特应性皮炎更常见于儿童。

管理要点

1. 疾病咨询

医生应帮助患儿及其父母建立现实的期待,包括病程漫长而难以预测、缺乏普遍有效的疗法,需长期坚持治疗,但即使积极治疗也不一定总是奏效,特别是肢端损害。建议充分防晒,以免脱色区晒伤或正常皮肤晒黑加重色差。

2. 外用药治疗

面颈部等日光暴露部位、深肤色患者和新近损害对外用药的反应更好。外用糖皮质激素最常用,一项回顾性研究(N = 101)显示外用中效至超强效激素的复色率为 64%,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属超说明书用药,效果良好,不会引起皮肤萎缩,可长期用于面部。基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经验,国内共识指出婴儿也可使用。

3. 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可使泛发和进展期病变趋向于复色和稳定,深肤色者的疗效更好。NB-UVB 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轻度一过性红斑、瘙痒和皮肤干燥,现有证据不支持 NB-UVB 与皮肤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关联。

308nm 准分子激光可仅针对白癜风损害进行治疗而避免正常皮肤暴露,对儿童而言,308nm 准分子激光可避免患儿独自处于光疗仓的幽闭环境,但由于外观正常的皮肤未得到照射,可能无法有效地稳定白癜风。

4. 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谨慎使用

在成人和儿童白癜风患者中,每周连续 2 天服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可用于迅速播散的白癜风,但不建议用于稳定复色者,89% 的患者病情停止进展,80% 的患者复色,但停药后 1 年内约 1/3 的患者复发。

国内共识推荐快速进展期儿童白癜风口服泼尼松 5~10 mg/d 连用 2~3 周,如有必要可在 4~6 周后再重复治疗 1 次。

考虑到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证据不充分,儿童白癜风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应十分谨慎。

5. 其他治疗考虑

选择的稳定病例可尝试手术治疗及表皮移植,适用于对其他治疗无反应的节段型白癜风或局限性白癜风。

尽管广泛而顽固的成人白癜风可在充分知情同意下进行脱色治疗,但不推荐用于儿童。

靶向疗法如 JAK 抑制剂托法替尼和鲁索替尼以获批用于成人患者,但预期短时间内不会获批用于儿童。

参考文献

[1] Nicolaidou E, Mastraftsi S, Tzanetakou V, et al. Childhood vitiligo. Am J Clin Dermatol, 2019.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白癜风诊疗共识(2018 版). 中国皮肤科杂志,2018,51(4):247-250.

[3] Cohen BE, Mu EW, Orlow SJ. Comparison of childhood vitiligo presenting with or without associated halo nevi. Pediatr Dermatol, 2016, 33(1):44-48.

「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