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面部丘疹、脓疱、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斑块、水肿、皮肤不适、赘疣性改变和眼部受累,本病的多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数种酒渣鼻新型治疗药物已获得美国 FDA 的批准或正在接受临床试验。
近期,美国的 Gold LM 医生在 Am J Clin Dermatol 上介绍了伊维菌素、溴莫尼定、壬二酸泡沫剂和羟甲唑啉等酒渣鼻新型治疗。
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来源于阿弗菌素,是一类广谱抗寄生虫药,具有抗寄生虫和抗炎特性,它对许多体表和体内寄生虫有效。在酒渣鼻中,蠕形螨被认为通过刺激固有免疫系统而参与了本病的发病机制,而下调固有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酒渣鼻的临床症状。
外用伊维菌素已于 2014 年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丘疹脓疱型酒渣鼻。
两项多中心、随机化 III 期试验评估了 1% 伊维菌素乳膏治疗中重度丘疹脓疱型酒渣鼻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 12 周时,伊维菌素组研究者总体评估为清除/接近清除的患者比例(38%~40%)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12%~19%),伊维菌素组炎性损害相对于基线的% 变化(65%~66%)显著高于对照组(42%~4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烧灼感、瘙痒和皮肤干燥,对照组发生率更高。
壬二酸
壬二酸具有降低 KLK5 和抗菌肽表达的作用。15% 壬二酸泡沫剂已于 2015 年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酒渣鼻的炎症性丘疹和脓疱。
一项多中心随机化试验评价了 15% 壬二酸泡沫剂治疗中、重度丘疹脓疱型酒渣鼻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 12 周时,壬二酸组研究者总体评估为清除/接近清除的患者比例(31%~43%)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23%~33%),壬二酸组炎性损害计数相对于基线的变化(-13)显著高于对照组(-10)。壬二酸的成功率(43.4%)显著高于对照组(32.5%)。
壬二酸泡沫剂通常安全和耐受良好,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用药部位疼痛、疼痛和用药部位瘙痒,壬二酸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溴莫尼定
酒石酸溴莫尼定是一种选择性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最初于 1996 年获批用于治疗青光眼或眼内压升高。它能与皮肤乳头下丛的血管结合,引起可逆性浅表皮肤血管收缩。已于 2013 年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酒渣鼻持续性红斑。
两项多中心、随机化 III 期试验评估了 0.33% 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在伴有中重度面部红斑的酒渣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第 29 天时,溴莫尼定组医生对红斑的评估和患者自我评估的改善(17.6%~31.5%)均显著大于载体对照组(8.6%~10.9%)。第 1 天用药后 30 分钟时溴莫尼定(28%)也较载体(6%)更有效。溴莫尼定耐受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红斑/潮红加重、瘙痒和皮肤刺激。
羟甲唑啉
盐酸羟甲唑啉乳膏是一种 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 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部分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与 0.33% 溴莫尼定相似。
采用羟甲唑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性酒渣鼻的 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尚无法获得研究结果。
这些新型治疗的开发,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满足酒渣鼻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预期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