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长期不愈应谨防癌变

2015-11-05 16:57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同心
字体大小
- | +

近期,日本 Suzuki 博士在 J Dermatol 上报告了 1 例发生于跖疣的鳞癌病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64 岁,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史 3 年,服用泼尼松 5 mg/d 控制病情。20 年前出现左足跟结节,7 年前因结节增大就诊,曾接受系统抗生素和传统的日本汉方治疗无效。

皮肤科检查见一处 3 cm 大小的角化过度性结节(见图 1a)。活检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状瘤病和颗粒层增厚,符合跖疣(见图 1b/c)。人乳头瘤病毒(HPV)免疫染色(K1 H8)阴性,MIB-1(Dako)指数为 12.0%(见图 1d)。

 1.JPG
图 1.(a)7 年前初诊时的左足跟角化性结节;(b)活检组织学示表皮角化过度和外生性乳头状瘤病;(c)棘层肥厚和颗粒层增厚,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d)活检标本免疫染色 MIB-1 指数为 12.0%;(e/f)初诊 7 年后覆有干燥坏死和溃疡的结节。(g)皮肤镜检查示黄白色颗粒状结构,周围为淡红色网状结构;(h)组织病理学示结节的表皮被外生性肿瘤细胞取代伴显著角化;(i)肿瘤细胞由核大的异形细胞组成,已侵入真皮深部;(j)免疫染色示 MIB-1 指数为 25.2%;(k)鳞癌病变邻近疣状损害;(l)疣状损害区域保持了与此前相似的组织学表现

患者返回当地皮肤科接受 3 次冷冻治疗后未再复诊。2 个月前,结节开始生长并有臭味。查体见一处结节伴干燥性坏死和溃疡(见图 1e 和 f)。皮肤镜显示黄白色颗粒状结构,周围有淡红色网状结构(见图 1 g)。活检组织病理学符合鳞状细胞癌(SCC)。

旁开 5 mm 切除结节,组织病理学示表皮被外生性生长的异型角质形成细胞取代,有明显的表面角化、癌珠、坏死灶,有丝分裂多见(见图 1 h/i),符合疣状癌型 SCC。HPV 免疫染色阴性,MIB-1 指数增加至 25.2(见图 1k/l)。PCR 检测未发现 HPV 亚型。

患者保持肿瘤无复发状态 8 个月。

这是第一例在组织学证实的长期疣损害上继发 SCC 的病例。跖疣通常在 2 年内消失,仅有少数恶变报告。然而,这些研究未在恶变前对损害进行检查。在本例中,皮损在 2 个月前尚未发生变化。

已报告 HPV 16 或 35 型的恶变风险高。本例患者接受了多次 PCR 分析,但未发现感染 14 种高危和 2 种低危 HPV 基因型的证据。患者可能感染了其他低危 HPV 基因型如 HPV 2 型,或病毒载量下降至低于检测水平,或在 13 年前首次访视时已消失。该 SCC 发生于承重部位,长期受慢性机械刺激,可能促使其发展为侵袭性。

对器官移植患者的研究显示,疣状角化过度性皮损与 SCC 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参与了本例 SCC 的发生。对于非手术治疗抵抗的疣状损害,尤其在免疫抑制或有机械刺激的患者中,有必要经常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